1、审计水平评价
(一)审计判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环境下,审计职员通过对审计判断任务的完成达成判断,即由审计判断过程产生结果,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目前:
(1)判断过程对判断结果的决定用途。根究有限理性理论,过程理性强调的是过程对具体判断标准和程序的遵循程序;结果理性则强调结果对预定目的的符合程度,而不在乎产生这一结果的判断过程,结果一直肯定判断过程的结果,只有保障了判断过程的理性,结果才是可以同意。在复杂的审计判断环境下,审计职员因为没办法完全准确地认识被审计对象,从而没办法根据结果理性的方法推行审计判断,只可以靠某一理性的过程来降低不确定性[11]。因此,在有限理性的首要条件下,结果理性是过程理性的势必结果,理性的审计判断过程决定着理性的审计判断结果。
(2)判断结果对判断过程的反馈用途。事实上,审计判断结果的出现可以作为一个审计判断过程完结的标志,审计判断结果形成于判断过程,它是判断过程的终结,判断过程的理性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判断结果的水平水平,因而,构建审计判断水平的评价标准应从审计判断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去考虑。
(二)审计判断过程与判断结果的水平评价标准
在审计判断的编辑和评价中,审计判断信息程度影响甚至决定审计判断水平,审计职员在处置具备高度综合性的审计判断任务时,面对数目巨大的审计判断证据,需要依据不一样的重要程度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取舍,以迅速有效地达成各级审计判断目的,因而,证据选择的适合性是衡量审计判断过程水平的规范。
审计判断过程的目的的达成都是达成下一判断目的的基础,那样针对同一审计判断任务,判断目的是明确的,严格遵循审计规范的判断主体所遵循的判断步骤也应该是相同或一样的。由此,优质的判断过程应该是可重复性的,具体而言,当对同一对象推行审计判断时,假如某一注册会计师根据肯定的判断过程得出审计判断结论,而其他注册会计师也根据该注册会计师所使用的判断过程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则说明该注册会计师的判断过程是优质的。
审计职员进行的是有偿服务,他们需要考虑完成审计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从缩短审计程序中各审计判断耗时的角度可能产生较好的成效,即提升编辑阶段和评价阶段的速度[13]。然而,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性是审计职员试图缩短判断时间的最大障碍。怎么样优化审计判断过程,提升审计判断效率是不同审计判断水平高低的要紧标志。
优质的判断过程是造就优质审计判断的核心,注册会计师只有选择适合的审计证据,推行可验证的、高效的审计判断过程,才会做出获得同行常见认可的判断结果,被广泛认同的判断结果是优质审计判断过程的体现。因为审计判断结果水平水平才是资本市场各参与方最能直接感知到的,故将它作为审计判断水平评价框架的逻辑终点。
(三)审计水平的评价指标
审计水平评价指标可分为审计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和审计业务水平指标,评价审计管理水平指标,需要反映审计组织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设定审计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用审计职员和组织分工、审计符合、审计执法检查、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评价审计业务水平指标的内容应该包含审计策略、审计办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等方面。
2、审计水平控制
(一)审计水平控制的意义
审计水平控制是指对受控对象施加一种能动用途,使其根据控制着的意志或按所规定的方向进步。对审计水平进行控制,就是通过对推行审计的每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调节,以保证和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管理行为。
加大审计水平控制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总结五点:一是加大审计水平控制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需要;二是加大审计水平控制是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需要;三是加大审计水平控制有益于问题的处置与审计建议的采纳;四是加大审计水平控制有益于遏制违纪违规问题的蔓延;五是加大审计水平控制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规范的首要条件和保障。
(二)审计水平控制的渠道
审计水平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怎么样打造一套健全的审计水平控制体系,已成为审计界需要研究的一项要紧课题。运用审计水平标准,对影响审计水平的各种内外部原因所进行自我约束和全方位监控。
1.推行对审计主体的素质控制。审计过程好似商品的生产过程,审计职员是生产者,审计结果报告及结论就是商品,审计工作的职能就是通过审计结果报告为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提升审计水平需要强化对审计主体水平控制,即努力提升审计职员的素质。
2.加大对审计过程的作业控制。审计过程的作业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成就即审计结果报告水平的优劣,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应由主审负责,经由审计组充分讨论,定稿后应由全体审计组成员签名。为确保审计结果报告水平,审计组织应打造审计结果报告评审委员会或审定机构,对审计结果报告进行审定[13]。对此,审计结果报告水平控制应注意: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是不是完整,有无缺漏;采集的审计证据是不是充分、适合;审计工作底稿是不是完整,能否为审计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持;审计法规的引用是不是适合,报告表述是不是规范,措辞是不是得体等。
审计水平控制的另一重点在于落实,落实的重点在于规范明晰和加大监督。国内的审计法及推行条例、准则及指南中均明确提到了水平控制的总体需要,对单个审计项目的各环节也提出了具体的水平控制需要。严格实行水平控制方法的规定,审计项目的水平就能有效控制,但问题的重点在是不是能落实,如现行审计机关内部的领导机制就不利于责任落实到位。假如审计职员根据明晰和易于操作的规范去推行审计,同时加大监督,假如设有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工作步骤当令调整工作策略,审计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